2016年, 第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10
  

  • 全选
    |
    旅游思想汇
  • 张广瑞
    旅游研究. 2016, 8(6):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始于旅,行后才是游,行比较简单,而“游”是个泛概念,包括诸多作为旅行目的的相关活动。一般而言,旅行并不难,钱多钱少,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问题的关键是主观意志,而主观意志或者说个人的欲望,又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相关。当然,广义的旅游则更加微妙复杂,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总之,无论对于作为个体的个人还是作为主权的国家来说,旅游的发生与发展,需要迈过两道重要门槛。
  • 高天明
    旅游研究. 2016, 8(6):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六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以服务内政外交为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主和以服务民生幸福为主的三大历史发展阶段。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旅游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有所侧重不同,但是中国旅游业服务对外开放的传统却始终如一。
  • 蒋 艳
    旅游研究. 2016, 8(6):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民众普遍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国签证条件的宽松,中国出境旅游日益普遍,游客的旅游行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出境游对中国游客的文化影响也更加复杂。
  • 杨劲松
    旅游研究. 2016, 8(6):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边境旅游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相伴相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商务活动或边民互市贸易人群为主体,是我国边境旅游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政府因势利导,加强与沿边各国的协商,构建了边境旅游的制度体系,以旅游为主要或唯一目标的边境合作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当前,中国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中国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前所未有,沿边大开发态势已成。如果因循过去的发展路径,没有将推动边境旅游发展的动力整合起来,就有可能错失珍贵的发展时机。笔者认为,边境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动力和障碍的深度把握。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入并集成新的动力源,克服形形色色的障碍因素,是攸关边境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命题。这里以动力集成为核心,旨在梳理边境旅游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寻求整合路径和方法,发挥动力合力,并展望边境旅游发展的前景。
  • 余 繁
    旅游研究. 2016, 8(6):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突破地域、交通和信息障碍,寻求地域间资源、产品方面的优势互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避免无序竞争,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区域旅游合作应运而生,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欧洲单一文件》《申根协定》《里斯本条约》《东盟旅游协定》《东盟各国互免签证框架协议》等一系列跨国协定和共识,推动了区域旅游合作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蓬勃发展。
  • 叶 真
    旅游研究. 2016, 8(6):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海横琴地处珠江口西岸,与澳门一桥相连。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横琴将成为唯一同时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国家新区。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对横琴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紧密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提出要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独特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国家“十三五”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旅游业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是港澳特别是澳门的支柱产业。
  • 论文
  • 毕丽芳
    旅游研究. 2016, 8(6):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基于网络调研,运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背包客群体的出游动机、出游影响因素及旅途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市场需求特征进行归纳性总结。结果发现,背包客群体市场需求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旅行预算最小化和个体多样化。研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细分市场,量身定作旅游产品及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等针对性建议,旨在能够明确对背包旅游的市场定位,并对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 周慧慧,史春云,冯 亮,李 晨
    旅游研究. 2016, 8(6): 2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断裂点模型,定量测度该区域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城市旅游控制范围。结果表明: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上,该区域城市间差异显著,鲁南旅游经济联系较强、皖北旅游经济联系较弱,东北部远超西南部;在旅游经济联系方向上,主要方向表现出旅游中心城市和相邻城市指向特征;在旅游经济联系范围上,旅游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断裂点数值较大,旅游辐射范围较广,而对皖北地区的断裂点值普遍不高;根据断裂点并结合隶属度将区域分为徐州、济宁、亳州、淮安和连云港这五大旅游经济圈,并在整体上形成“一核四辐射” 的空间格局。
  • 赵 越,胡 静,杨丽婷,贾篧焱,于 洁,
    旅游研究. 2016, 8(6):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空间分析法、积矩、Spearman等级、Kendall相关分析等方法,将武汉旅游微博粉丝相对量、来汉游客空间分布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并探究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武汉旅游微博用户粉丝来源省际差异明显并呈阶梯状分布格局,且以其网络关注度为代表的信息流和主要交通流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特征;武汉国内客流分布省际、区域均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的特征,客源地具有沿交通主干线呈扇状展开的分布特征,在以武汉为目的地旅游的所有游客中,通过微博获取旅游信息的游客占总游客数量的74%;武汉旅游微博粉丝相对量与实地来汉游客数量呈显著高度正相关,微博信息传递量和游客流相互作用,并受自身及外部的因素共同影响,同时各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
  • 赵鹏宇,崔 嫱,沙立楠
    旅游研究. 2016, 8(6):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五台山景区网络关注度时间变化特征,运用百度指数,通过关键词搜索分析了2011至2015年五台山景区不同时间段的网络关注度。结果表明:五台山景区年际关注度变化为逐年上升;季节关注度变化为旺季关注度高,淡季低;月内关注度变化为月初和月末高,月中低;周内工作日关注度高,周末低;黄金周期间的关注度是在假期前不断升高之后达到最大值在假期后关注度降低; “世界旅游日” 免票日期间关注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而“中国旅游日”免票日期间的关注度变化趋势非常明显;法事、庙会等活动日期间网络关注度并无明显特征。五台山网络关注度在周内变化、黄金周期间和免票日期间都具有明显的“前兆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五台山景区未来一段时间客源与客流量预测提供参考。
  • 郑群明,宋冠杰,刘 嘉
    旅游研究. 2016, 8(6):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度假类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地区进一步发展度假旅游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在梳理大湘西地区度假类景区的基础上,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对大湘西度假类景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湘西地区度假类景区发展程度较低,依托自然资源开发居于主导;大湘西地区度假类景区整体上趋于集聚型分布,均衡程度较低;从大湘西地区各市(州)内来看,度假类景区主要分布在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大湘西地区各市(州) 度假类景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 杨德进
    旅游研究. 2016, 8(6): 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旅游驱动城镇化的现象及相关研究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云南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和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具备了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旅游驱动城镇化现象及研究进展基础上,从云南省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入手,深入剖析了云南旅游驱动城镇化的四个过程(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互动的人口城镇化过程;旅游融合与资源整合并进的产业高级化过程;全域旅游与城乡统筹相通的空间一体化过程;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同步的市场成熟化过程)及影响机制,提出促进云南旅游驱动城镇化的调控策略。
  • 孙媛媛
    旅游研究. 2016, 8(6):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2005~2014年1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市、区) 的入境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处理,然后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按照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强弱,并结合其各自的经济增长对九省(市、区) 经济增长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将这九省(市、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拉动优势显著,包括陕西、青海、重庆、云南、广西;第二类,拉动潜力巨大,包括宁夏、四川、新疆;第三类,抑制效果明显,包括甘肃。在此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 张 颖
    旅游研究. 2016, 8(6): 6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时代背景下,游客在线消费评价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网络口碑数据收集、筛选、分析,从而得到游客感知信息,可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属性与特征进行研判。运用ROST文本分析软件,以广东万绿湖风景区为例,收集同程网、美团、携程、蚂蜂窝等8个旅游网站游客售后反馈评价、游记样本,挖掘、提取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分析游客评价的积极、中性与消极情感因素。结果显示:万绿湖风景区的空气质量、风景环境及水质等是游客最认可的感知因素;门票价格、游船停留时间、景区设施、窗口服务等受到游客的消极评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需要转变单一门票经济的经营方式,增加多样性景区供给项目、改造旅游体验设施、开发地域文化类旅游商品,推动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 曹华盛
    旅游研究. 2016, 8(6):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禅宗养生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兴业态,高度契合了现代养生“精神性”的核心而正在成为时尚旅游的热点。文章以融合禅修、养生和古佛山地貌特征的理念,采用空间分析、要素叠加和区域协调法,根据资源融合、空间连续、层次递进、动静区隔原则,将古佛山禅宗养生旅游景区划分成问禅养身、参禅养心、习禅养性和悟禅休闲四大功能区,进而探讨了各功能区的定位与开发思路,并对各功能区的主要项目进行了初步设计。
  • 高尔东,谢洪忠
    旅游研究. 2016, 8(6):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以及新兴科技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以其高度的关联性逐步进行产业融合。两者作为涵盖业态丰富的产业形态,在融合的过程中极易涉及其他相关产业中的要素。昆明市西山区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模式上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在融合路径上可以与农业、体育业、会展业以及工艺美术品这几个具有本区域代表性的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有效地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产生大融合局面。
  • 范莉娜
    旅游研究. 2016, 8(6): 8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适应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由它引起的社会和谐安定和身心健康问题在国外学术界已广受关注,且成果颇丰。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旅游是面对面跨文化接触中最常见的形式,却鲜为文化适应理论所涉入。文章从对国外文化适应相关理论的一般认识展开,分析了该理论在旅游情境中应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旅游情境中文化适应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成果进行述评,并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若干启示。
  • 于 洁,胡 静,朱 磊,卢 雯,赵 越,王 凯
    旅游研究. 2016, 8(6):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搜索载体,以时间为基本轴线,从全域旅游的研究历程入手,对关于“全域旅游”的文献进行分类和评价。国内学者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全域旅游概念和内涵的探析、全域旅游理念在规划方面的应用以及对区域旅游发展路径的探索;方法上以案例分析为主;区域上主要选择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最后分析国内全域旅游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