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3-10
  

  • 全选
    |
    旅游思想汇
  • 刘亦雪,姚延波
    旅游研究. 2018, 10(2):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庆雷
    旅游研究. 2018, 10(2):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少艾
    旅游研究. 2018, 10(2):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 婷
    旅游研究. 2018, 10(2):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 超
    旅游研究. 2018, 10(2):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郝先兰, 胡 平
    旅游研究. 2018, 10(2): 2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展览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 也是城市群发展形成影响力的优势产业, 各城市展览业的发展能力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差异明显。 文章在深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了评价展览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并运用线性方程编制了测评模型,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范围, 对近年来城市群展览业的发展作实证分析。 研究显示: 展览竞争实力指标的权重最高, 表明城市间展览业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且三年来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三年来的综合排名有变化; 影响各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不同, 相关产业支持指标不容忽视; 城市群展览业的发展能力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文章最后根据城市间展览业发展能力的差异, 探讨了展览业提升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 刘延国, 王 青, 廖彦淞, 杜 杰
    旅游研究. 2018, 10(2): 3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区域农户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实现, 区域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 构建以生态旅游为导向的岷江上游可持续生计评估指标体系,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熵值赋权法, 对 5 县域 2012、 2014 及 2016 年 3 个时段 27 个指标构成的生计资本进行定量评估, 分析其差异性及主控指标, 提出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策略及协同发展建议。 结果表明: 生计资本评估指数跨度大, 自然资本优势明显, 金融资本处于明显劣势, 加之人力、 社会和物质资本指数也不高, 限制了其将旅游资源转化为资本及收益的能力; 生计资本指数逐年提高, 生态旅游对生计影响的正效应逐步提升; 自然保护 (景) 区与典型的藏羌民族村寨为核心, 实现景区—村寨发展一体化, 构建差异化的线路及网路旅游模式, 进行生态旅游产业全链条设计, 形成全域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协同发展模式。
  • 李 晨, 史春云, 周慧慧, 余美蓉, 冯 亮
    旅游研究. 2018, 10(2): 5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 DEA - Malmquist 指数模型测算 2009 ~ 2015 年淮海经济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 探讨生产率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并综合旅游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二者特征, 划分旅游效率的状态类别与演进模式, 并简要分析其成因及改善途径。 结果发现: 时间特征上, 淮海经济区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特征, 表现为 “ 降 - 升” 循环模式, 分解效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其中, 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较大; 空间特征上, 热点区呈现 “北 - 南” 的迁移方向及 “放 - 缩” 的范围变化, 冷点区表现为 “东南 - 北 - 南” 的演化特征, 次热点区为 “西南 - 东” 的迁移特征, 而次冷点区的迁移方向具有很强的跳跃性, 涉及的城市较多。 结合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综合效率将淮海经济区的效率形态分为低降型、 低升型、 高升型、 高降型四种, 并根据效率形态的演化特征划分凹槽性、 循环型、 波动型和平稳型四种效率演变模式。
  • 林 泓, 林 岚, 朱志强, 贾 斌
    旅游研究. 2018, 10(2): 6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旅游业发展正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全域旅游的文献数量增长迅速。 文章基于 CNKI 数据库中 803 篇文献, 借助 CiteSpaceⅢ软件对国内全域旅游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并 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国内全域旅游的研究现状, 结果表明: 我国全域旅游的发展已进入国家 示范推进阶段, 学术研究可分为起步阶段、 成长阶段和爆发三个阶段, 研究前沿由旅游发展 规划演化为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 供给侧改革、 旅游扶贫及乡村旅游等; 研究机构主 要是各高校的旅游学院和期刊编辑部, 且形成以奚晓阳、 厉建新等高频作者为核心的团队; 研究热点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效应两个方面。 文章最后针对全域旅游研究现状对国 内全域旅游研究做出评价, 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卢 宏
    旅游研究. 2018, 10(2): 7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已成为国内外共识。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低碳旅游正是顺应了低碳经济这一国际发展趋势而产 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关于旅游碳足迹的研究在国内才开始不久, 论文对国内外关于 旅游碳足迹的概念、 测算方法和模型、 研究领域和地域、 实证研究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今后应明确界定旅游碳足迹的概念, 以旅游卫星账户的框架和数据为基础来界定旅游业的系 统边界, 加强对旅游碳足迹测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并制定低碳足迹旅游的相关衡量标准。
  • 吴晓隽, 于兰兰
    旅游研究. 2018, 10(2): 8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民宿行业发展迅速, 但是民宿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界限不清, 且指代多样, 在 学界和业界的认知中造成混淆, 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民宿研究的发展。 文章通过对当前文献 研究较多的 “家庭旅馆” “农家乐” “民宿” 等入手, 对民宿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此外, 文 章对比不同时期民宿的发展情况, 指出当前民宿业态的发展变化, 对城镇民宿与乡村民宿, 民宿与精品酒店等概念进行了辨析, 并从后现代旅游者的特征来分析民宿业态改变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