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20
  

  • 全选
    |
    论文
  • 郭为,王静,李承哲
    旅游研究. 2022, 14(4):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结合行业与地区层面的数据,从企业利用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的角度,考察了互联网发展与运用对文旅就业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提高文旅就业水平,在文化制造业内影响最大。考虑到互联网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不是孤立的,文章从与互联网发展紧密相关的因素着手,通过异质性、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作出了进一步讨论,得出如下结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对就业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劳动者的技能对文旅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中等技能劳动力与互联网发展的交互带来了更显著的就业增长;游客接待量具有中介效应,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增加各地区的游客接待量提高文旅就业水平。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文章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 白海霞
    旅游研究. 2022, 14(4): 1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特征日益明显和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复杂情境下,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碎片化的需求对旅游供应链敏捷供给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文章将供应链理论嵌入旅游发展,通过将“游云南” APP作为参照案例进行访谈研究,了解旅游者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供应链智能生态网络概念,初步尝试构建智能生态网络平台响应旅游者需求,并分析了智能生态网络平台的运作、供给机理和维持机制,对旅游供应链的研究和敏捷供给的实现分别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钟杰平,黄燕玲,黄昌莉,罗盛锋
    旅游研究. 2022, 14(4): 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虚拟交互平台日益成为旅游者获取、分享、评价旅游信息的网络渠道。复杂环境下的价值创造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从外部社群认同以及内部用户资源两个维度出发,探讨虚拟旅游网络社区中旅游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机、感知能力以及行为特征。以马蜂窝、去哪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UGC和问卷及滚雪球方式获取多维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旅游虚拟社区中,社群认同对旅游者用户与社区间的价值共创行为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但受到用户感知体验价值的调节会产生作用;旅游者用户资源对用户—社区间的价值共创行为影响要比其对用户—用户间的影响更显著;经用户感知体验价值调节后的所有因果关系均更显著。
  • 成汝霞,黄安民,宋学通
    旅游研究. 2022, 14(4): 4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品牌个性是游客决策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关键要素,是联结游客与旅游地的重要纽带,但目前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前因因素研究相对缺乏且不够深入。文章结合感官营销理论,以平潭国际旅游岛为例,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析探讨了旅游者感官印象对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感官印象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个性;关系感知在感官印象到品牌个性中具有中介作用;关系感知与价值共创行为在感官印象到品牌个性中具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感官印象对品牌个性的影响受价值共创行为的调节;关系感知对品牌个性的影响受价值共创行为的调节。
  • 董培海,张东强,李 伟
    旅游研究. 2022, 14(4): 5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社会文化地理学视角,将“社区” 视为地域单元探讨其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生产效应。以怒江州老姆登怒族村寨为案例地,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PRA的质性研究方法,剖析老姆登村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生产效应,并对案例地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失序”和“失调”问题予以关注。认为:在民族村寨的旅游扶贫开发中,一味强调社区主导并不可取,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空间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局限。对于广大民族村寨而言,只有打破“社区” 的封闭状态,推动社区旅游发展相关要素的流动,增进社区与背景区域间的关联与互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社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影响力,为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研究对于新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社区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林佳楠,姜建,张建国,倪程凯
    旅游研究. 2022, 14(4): 7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从携程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三个平台的游客评论中,收集关于夜间旅游的网络评价文本和网络照片,利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夜间旅游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在夜游过程中以观赏夜景为主要活动,活动内容较为单调;游客夜间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游客对京杭大运河夜间旅游的感知以积极情绪为主,整体满意度较高,也有游客认为夜景没有达到心理预期的效果,对夜间旅游重要内容的游船乘坐体验欠佳。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推进夜间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差异化定位完善船游消费项目,凝练夜游主题打造特色IP,实施企业联合营销刺激夜游消费等提升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夜间旅游的若干建议。
  • 姚治国
    旅游研究. 2022, 14(4): 8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研究动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生态标签认证体系,收集了近30年来国外主流学术期刊上关于生态标签认证研究的成果,进行文献内容的综述分析。通过文献条分缕析及归纳,发现国外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研究聚焦于四个核心领域,即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概念与内涵、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准则与流程、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激励与益处、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难点与障碍。比较而言,我国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需要在借鉴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为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全新路径,结合国外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现有研究态势与不足,对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