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20
  

  • 全选
    |
    论文
  • 王耀斌, 赵金行, 秦泽青, 王美珍, 潘应刚, 赵瑞涛
    旅游研究. 2022, 14(5):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特色旅游村寨扎尕那331 位居民的调研数据, 运用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 从个体特征、 政策制度、 外部环境、 发展条件等4 个方面探讨扎尕那村居民的返贫风险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扎尕那居民返贫风险感知处于中等水平。 受教育程度、 月收入、 劳动能力、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脱贫致富思想意识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 自然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景区的距离、 教育支出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身体健康、 惠民政策不弱化、 参与乡村旅游会显著降低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 性别、 年龄、 社会保障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影响不显著。
  • 段佩利,尹 鹏,李 伟
    旅游研究. 2022, 14(5): 1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与小岛屿国家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科学识别,对于促进双边旅游合作、实现区域旅游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 1999—2019 年中国与小岛屿国家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与小岛屿国家旅游经济联系整体呈现增强态势,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与塞浦路斯旅游经济联系最强,与图瓦卢旅游经济联系最弱。中国与小岛屿国家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较低,呈现 “弱关系”联结特征;中国在整个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处于主要位置,“桥梁”和 “中介”作用明显,控制能力和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地域邻近性是凝聚子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一直处于网络密度最大的凝聚子群,对外旅游经济联系能力最强。经济发展基础、交通便捷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是中国与小岛屿国家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王 静, 郭 为, 康 悦
    旅游研究. 2022, 14(5): 2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 CHFS) 2017 年的微观数据, 探究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数字化应用对旅游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距的影响。 研究发现,数字化应用对旅游行业就业者的收入有显著的溢价效应, 这种溢价效应在非正规就业部门最为明显。 此外, 数字化应用对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不显著, 但在中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影响。 利用 UQR 回归的Oaxaca 分解方法进一步剖析数字化应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结果显示, 数字化应用虽然缩小了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中旅游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差距, 但却拉大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 要想缩小旅游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差距, 应当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努力加大对旅游就业者数字化应用技能的专业化培训, 尤其要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数字化应用水平。
  • 刘 卉, 秦兆祥, 张 薇
    旅游研究. 2022, 14(5): 4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眼动技术作为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 对国内外102 篇旅游眼动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发现眼动追踪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法, 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国内旅游眼动应用的对象相对宏观且集中,近年来以旅游景观、 旅游地图、 旅游广告为热点; 国外研究对象相对微观且分散,更注重研究的实用性。 理论基础主要集中于心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2020 年起出现旅游学科理论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成果, 反映了旅游研究视野的拓展。 旅游眼动技术以光学和电磁感应为理论基础, 眼动指标多元, 但热点图一般不可或缺。 这些特征符合眼动技术初期研究的一般规律。
  • 王菲儿, 李莺莉
    旅游研究. 2022, 14(5): 5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宾客自发的亲环境行为是实现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产。 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和地方依恋理论, 以地方依赖为中介变量, 从占有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心理所有权和宾客亲环境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 1 ) 在酒店情景中,激发心理所有权的三大维度里, 亲密程度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自我投入, 最后是控制感。 心理所有权可直接对高努力程度的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 2) 地方依赖在心理所有权和高努力程度的亲环境行为意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在心理所有权和低努力程度的亲环境行为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3) 人际信任调节了地方依赖和宾客亲环境行为意愿间的关系。
  • 黄 向, 陈雪宜
    旅游研究. 2022, 14(5): 7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宿中的主客互动是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 符号互动理论着眼于互动的过程, 对微观情境的解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以 “ 去哪儿” 和 “ 爱彼迎” 收集的网络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民宿情境下的主客互动微观过程进行解读。 研究发现: 基于符号互动视角的民宿主客互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维度、 七大主范畴, 包括语言符号的宣传信息、 服务响应、 推荐攻略和聊天分享, 以及非语言符号的装修设计、 自然符号和家的氛围。 此外, 按照 “ 情境—符号—意义” 的逻辑, 提出游客对情境的不同互动层次, 依次可能经历 “ 进入情境” “ 存在情境” 和 “ 融入情境” , 分别产生乐于选择、 优化体验和情感升华三个层次的互动意义。
  • 陈诗韵
    旅游研究. 2022, 14(5): 8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文化与前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具有一致特征,催生并培育着参与式文化这一新型媒介文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往往共同影响着目的地形象构建这一持续积累的动态过程, 而关于影视对目的地形象塑造作用的认识却未考虑到新媒体融合传播。 因此, 文章以近年来影视旅游繁荣发展的重庆为案例地, 利用用户生成内容从参与式文化视角探讨影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 研究表明, 旅游者偏好以建筑、 道路、 交通表征重庆的认知形象, 尤其注重自我融入, 以 “ 在场” 形式表达自我感知。 此外, 以 “模仿—创作—分享” 的行为框架分析集体与个人的目的地形象构建, 进而提出旅游者在多媒介作用下内循环的目的地形象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