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20
  

  • 全选
    |
    论文
  • 冀雁龙
    旅游研究. 2024, 16(4):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旅游全要素生产 率产生何种影响?文章使用熵值法与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度2013—2020年各省份 互联网发展水平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系统考察了互联网发展对旅游全要素生产率 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显著抑制旅游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 “索洛悖论” 假说在旅游业的存在,原因在于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要素配置形成非适应性冲击; 异质性分析表明,“索洛悖论”主要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 弱与创新能力较差的地区。此外,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发挥均衡效应与升级效应, 调节互联网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化解 “索洛悖论”。
  • 程金林, 李惠, 荣培君, 程卫进
    旅游研究. 2024, 16(4): 1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游客对旅游演艺的满意度是影响文化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章以清明上河园为例, 选取该景区的 32 个旅游演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必要 条件分析 (NCA) 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fsQCA) 相结合的方法, 探究文化主题公 园旅游演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演出时长、 演出效果、 服务质量、 舞台 形象是旅游演艺满意度的必要条件, 并且这些变量通过一定条件的组合能够对旅游 演艺满意度产生显著的协同影响效应。 文章据此提出了 6 条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演艺 满意度的提升对策, 以期为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决策 参考。
  • 余典松, 杨鹏
    旅游研究. 2024, 16(4): 2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培育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以近三年556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 GIS 空间分析和地理探 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空间分 布具有不均衡性特征, 且倾向于随机分析, 空间关联性较弱, 聚集程度偏低; 在各类影响因素中, 高程、气候和水系等自然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旅游发展水平和交通通达性是主要驱动因素, 地域文化、 政策保障、 体育发展水平和区域接待水平是 一般驱动因素, 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低。
  • 楚纯洁, 高向茹
    旅游研究. 2024, 16(4): 4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 Super-SBM 模型、 均方差分解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 冷热点分析法以及 Tobit 回归模型等方法解析 2000 " 2019 年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近20年来显著提升, 各地区增长速率大小依次为豫北 > 豫西 > 豫南 > 豫中 > 豫东; 中低效率地区 显著减少, 较高效率地区显著增多, 而且地区差异趋于减小, 平衡性增强, 呈现出 空间收敛格局和均衡性增大趋势。 旅游生态效率区内差异呈现豫北 > 豫中 > 豫东 > 豫南 > 豫西的空间格局, 收敛态势明显, 各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河南省旅游生态效 率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近 20 年, 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冷点区显著收缩, 热点区范 围相应扩大, 但积聚性不强。 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受多重因素的差异化影响, 各地 区如何发挥不同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 减弱抑制条件, 需要统筹施策、 扬长补短。
  • 田晴雯
    旅游研究. 2024, 16(4): 5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BC态度模型和互联网大数据对山东省高级别景区形象的网络化呈 现类型及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山东高级别景区的网络形象存在省内外差 异,山东用户优于全国用户; 美誉度、知名度与景区级别正相关;服务质量整体优 于景观质量,但景区级别、景观质量与服务质量无显著关联。山东高级别景区应在 发挥服务质量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提升景区资源利用水平,提升强化景观质量建设,精准营销策略。
  • 于晨, 李翠林, 杨明飞, 饶博文
    旅游研究. 2024, 16(4): 7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厘清新疆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对弘扬红色文化,优化 红色旅游规划,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最近邻指数、核 密度等方法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借助高德开放平台API路径规划接口 爬取实时出行数据,探究其可达性状况,使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资源可达性影响因子 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呈“大分散,小聚集”“六核三带”空间 分布态势,核密度值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克拉玛依市—塔城市条带为中心向四周 递减;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可达性时间成本较高,平均通行时间为656.960min,且内 部不均衡性明显;可达性影响因子的影响力排序:DEM>县域GDP>地理集中指数 >景点核密度>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坡度。
  • 余正勇, 陈兴
    旅游研究. 2024, 16(4): 8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基于流动性视角,以成都明月村为例,运用田野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 探讨外来创客、游客和返乡创业者等城乡流动主体有关乡村民宿“家”空间的转换与协 商实践。研究发现:城乡流动赋予乡村民宿“家”的丰富意义,源于逆城市化流动主体 对民宿“家”的差异化地理想象,民宿因而成为承载城乡流动主体频繁流动、相遇和实 践的“家”空间和场所;主体的文化差异与对家的不同地理想象与表达主导着民宿多维 度的空间生产实践,并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下实现民宿“家”空间的塑造与转换;主体民 宿“家”的塑造与转换实践遭遇多元文化相遇、价值利益的冲突与张力,经由主体积极 的互动协商,构建了在地化的多层次认同,营造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共同体。